文章摘要:辽宁本钢正以“高质量发展 + 智能制造”为主线,致力于把自身打造成东北地区智能制造的新高地。文章首先回顾了本钢的历史底蕴与转型契机,指出当前钢铁行业面临转型升级、绿色化和高端化的时代要求。随后,从 **科技驱动升级**、**制造流程智能化**、**协同产业生态构建**、**绿色低碳转型** 四个方面,逐层剖析本钢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路径和实践。具体内容包括:加大研发投入、构建智能集控平台、推进数字化车间、优化产业链协同、强化地方融合机制、构建配套企业生态,以及节能减排技术、绿色生产系统、碳管理体系等。最后,文章从战略视角对本钢的转型方向进行总结,强调坚持创新引领、系统推进、协同融合与绿色发展四条主线的重要性。辽宁本钢若能全面贯通这四条路径,就有望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智能制造示范标杆,助力区域振兴与产业现代化。
一、科技驱动升级
辽宁本钢拥有深厚的历史基础,是我国最早恢复生产的钢铁企业之一。citeturn0search4turn0search11turn0search13 在新阶段,本钢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跃升、突破传统制约的关键力量。

为加快科技驱动升级,本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与创新平台建设。公司先后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高端平台。citeturn0search11 这些平台不仅承担基础技术攻关,也为产业化转化提供支撑。
此外,本钢积极推进“人工智能 +”“大数据 +”等新技术在钢铁制造中的深度融合。以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为代表,其智能集控中心汇聚28 个散点操作节点、过程参数、检测数据等,实现远程监控与集中控制,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升 65%,产品合格率提升 10%。citeturn0search5turn0search11turn0search13turn0search12
科技驱动不仅局限于单点升级,还体现在产品结构的跃升与产业链的延伸。通过技术创新,本钢已在超宽幅冷轧汽车板、高强度钢等领域取得突破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进入高端市场。citeturn0search11turn0search4turn0search12turn0search1 在这些领域,科技创新既是产品差异化竞争力,也是构筑进入壁垒的利器。
二、制造流程智能化
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,仅有科技研发还不够,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技术落地、融入日常生产流程。本钢在制造流程端大力推进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其一,在车间建设与生产线上嵌入智能装备。以第三冷轧厂为例,生产线上已经部署自动检测、机器视觉、智能物料搬运等多种智能子系统,使得许多环节实现无人或少人干预运行。citeturn0search17turn0search11turn0search5 这些智能装备既能提升效率,也能提升制造稳定性。
其二,建设制造执行系统(MES)、生产信息平台、数字孪生平台等,打通从设计、工艺、设备、质量、运维的流程闭环。在这一体系中,工厂的各个环节数据被实时采集、分析与反馈,形成全流程联动机制。citeturn0search17turn0search11turn0search5turn0search12
其三,通过智能控制与优化算法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。在冷轧、退火、定径等关键工序中,本钢逐步引入预测模型、反馈控制、自适应调整等方式,优化工艺参数,降低波动幅度,实现产品性能稳定性。citeturn0search11turn0search5turn0search17 同时,这也为未来实现柔性制造、批量定制奠定基础。
总的来看爱游戏,通过制造流程的智能化,本钢正从传统“粗放式”向“精细式、柔性式”转变,为进入智能制造高地奠定坚实基础。
三、协同产业生态构建
打造东北地区智能制造新高地,不能仅靠本钢一体作战,而要在产业链、区域生态层面形成协同联动。在此方面,本钢在地方融合、产业协作、配套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。
首先,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深度融合,构建“双本”融合机制。本溪市与本钢集团签署合作协议,建立本地与企业协同机制,在土地、配套、服务、要素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。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3turn0search11turn0search12 地方通过优化营商环境、提供绿色通道,为本钢落地项目加速推进创造条件。
其次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与配套提升。本钢在本地配套率提升至 40% 以上,鼓励矿业、设备制造、材料、智能装备企业参与协作。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11turn0search3 通过签订长期供货协议、资源共享、联合研发等方式,构建更强的供应链体系。
第三,构建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。在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的框架下,本钢积极与高校、研究所、上下游企业携手,共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。citeturn0search16turn0search11turn0search17 此外,还鼓励本溪等地方集聚创新资源,为产业生态提供支撑。
通过这种生态化布局,本钢不仅自身能获得技术资源、配套环节与市场通道,也能推动东北产业整体升级,使区域成为智能制造协同发展之地。
四、绿色低碳转型
在新时代,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绿色属性。对于钢铁这种高能耗、高排放行业,绿色低碳转型是必然要求。本钢在这个方向也在积极发力。
一方面,在能源系统端推进能源集控、余热回收、能源效率优化等工程。本钢建设能源集控平台,实现能源供应、监控、安全的统一管理,提升能源使用效率。citeturn0search11turn0search17turn0search12 此外,推广余热锅炉、废气余能利用等技术,降低能耗。
另一方面,在工艺路径与产品设计上优化,实现低碳钢、高强低合金钢等产品。通过调整合金设计、控制冶炼过程排放、优化工艺路径等手段,本钢的汽车板产品已获得低碳排放产品碳足迹认证。citeturn0search11turn0search4turn0search12turn0search5 这种“绿色产品”既符合市场趋势,也体现出其转型意图。
第三,在碳管理制度、监测系统、碳交易布局等层面同步推进。伴随着国家“双碳”目标的推进,企业需建立碳排放监测体系、碳核算机制,并对接碳交易市场。本钢应积极构建内生的碳管理机制,减少碳排放、提升碳效率。
总之,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,融入智能制造、协同生态与科技创新,本钢的转型将更具可持续生命力。
总结:
辽宁本钢在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,正围绕“打造东北地区智能制造新高地”这一战略目标,系统推进科技驱动、流程智能化、协同生态构建、绿色低碳转型等四条路径。这四条路径互为支撑、环环相扣,共同构成其升级跃升的核心逻辑。
展望未